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距离2018执业医师笔试考试仅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小杰君为大家总结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常用的公式,上一篇是第一部分,今天是第二部分,请大家认真学习。
1.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 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79.92
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大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4.5~6L/min(静息时)
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
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
12.肾衰指数(RFI)
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正常值:1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慢性期> 1。
13.肾功能障碍时延长给药间期计算
患者给药间期=正常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
本法不减量,只延长给药间期,严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给药间期延长,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
14.肌酐身高指数计算
肌酐身高指数=24小时尿肌酐(mg/dl)/标准身高肌酐*100%
表示瘦体组织的空虚程度,正常值为1.09,营养不良时为0.5。
15. 血尿素氮和肾功能损害程度
肾功能损害程度 | 血尿素氮值 |
轻度 | 25-40mg/dl |
中度 | 40-70mg/dl |
重度 | 70-100mg/dl以上 |
16.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的关系
肾脏损害程度 | 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 血清肌酐(mg/dl) |
正常 | >80 | <1.4 |
轻 | 50-80 | 1.5-1.9 |
中 | 10-50 | 2.0-6.4 |
重 | <10 | >6.4 |
无尿 | 0 | >12 |
17. 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
鉴别项目 | 肾衰少尿期 | 血容量不足期 |
补液后尿量 | 不增加 | 增加 |
尿比重 | 1.010 | >1.020 |
尿沉淀 |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形 | 阴性 |
尿钠浓度(mmol/l) | >40 | <20 |
尿尿素与血肌酐比率 | <10:1 | >10:1 |
尿肌酐与血肌酐比率 | <20:1 | >30:1 |
血钾 | 直线上升 | 轻度缓慢上升 |
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 | 下降 | 上升 |
18.血浆晶体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毫渗量)=2*[血钠(mmol/l)+血钾(mmol/l)]+血糖(mg/dl)/18+非蛋白旦(mg/dl)/6(或尿素氮/2.8)
注:严格说血浆渗透压应为:晶体+胶体渗透压之和,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常忽略不计
正常值:280~310毫渗量
临床意义:高于正常见于高渗脱水,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低于正常见于水中毒,肺心病、低渗血症等
19.糖尿病时根据每日排出糖的克数估计胰岛素的用量
需补胰岛素单位数=24小时尿糖克数/2
20.每人每天总热卡需要大致估计公式
总热卡的需要量=1000+(100*年龄) (卡)
21.成人蛋白质需要量计算
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
每日蛋白质需求量(g)=体重(Kg)*(1~1.5)
22.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
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20%
每日脂肪需求量(g)=每日总热量-[蛋白质(g)*4+碳水化合物(g)*4]/9
23.上切牙至气管和支气管某些解剖标志测量参考数据(cm)
男性 | 女性 | 范围 | |
上切牙至会厌距离 | 10.88 | 10.47 | 8.5~12.0 |
上切牙至声门裂距离 | 13.87 | 13.28 | 10.0~16.0 |
上切牙至气管分*距离 | 27.16 | 25.26 | 22.0~31.0 |
上切牙至右上叶口距离 | 28.12 | 26.14 | 23.0~32.0 |
上切牙至右下叶基底支口距离 | 33.41 | 31.28 | 29.0~37.0 |
上切牙至左上叶口距离 | 30.42 | 28.38 | 24.0~35.0 |
上切牙至左下叶基底口距离 | 33.69 | 31.22 | 29.0~37.0 |
24.潮气量计算公式
预计潮气量=体重(Kg)*(10 ~15)ml
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
25.肺活量(VC)预计公式
(1)以年龄、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27.63-0.112*年龄(岁)]*身高(cm)
女:VC(ml)=[21.78-0.101*年龄(岁)]*身高(cm)
(2)以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25*身高(cm)
女:VC(ml)=20*身高(cm)
(3)以体表面积预计肺活量
男:VC(ml)=2310*体表面积(m2)
女:VC(ml)=1800*体表面积(m2)
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
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
26.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公式
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率(%)=实测得肺活量/预计肺活量
正常值:不低于预计值的80%
27. 每分钟通气量计算公式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l)=潮气量(ml)*呼吸频率(t/min)
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
意义:超过10000ml为通气过度,低于3000为通气不足
(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潮气量(ml)-无效死腔气量(ml)]* 呼吸频率(t/min)
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气量=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100
肺泡通气量=0.863*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PaCO2
28.生理死腔气量计算
生理死腔(ml)=[ PaCO2-呼出气平均PCO2]/ PaCO2*潮气量(ml)
29.解剖死腔=[呼气末PCO2-呼出气平均PCO2]*潮气量(ml)/ 呼出气中PCO2
正常值:150ml
30.预计最大通气(MVV)量计算
(1)以年龄、体表面积求预计最大通气量
男:MVV=[97-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女:MVV=[83-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2)以时间肺活量推算预计最大通气量(严重肺心病身体差者)
MVV=0.0302*第一秒时间肺活量(ml)+10.85
正常值:男:70~170 l/min
女:40~100 l/min
意义:>120 l/min无肺气肿,<40 l/min有肺气肿
31.婴儿通气功能参考值
项目 | 平均值 | |
2月-1岁 | 1-3岁 | |
潮气量(ml) | 42 | 70 |
潮气量(ml/ m2体表) | 120 | 145 |
每分钟通气量(ml) | 1309 | 1777 |
每分钟通气量(ml/ m2体表) | 3744 | 3671 |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ml) | 41 | 56 |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ml/ m2体表) | 117 | 117 |
32.儿童(5-14岁)通气功能计算公式
肺活量(ml) | 男:(70.7*年龄+1106)*体表面积 |
女:(73.47*年龄+945.6)*体表面积 | |
每秒时间肺活量(ml) | 男:(64*年龄+815)*体表面积 |
女:(44*年龄+908)*体表面积 | |
最大通气量(l/min) | 男:(2.37*年龄+24.88)*体表面积 |
女:(1.61*年龄+28.42)*体表面积 |
33.摒气
正常人摒气时间 | |
深吸气后 | 40~60秒 |
深呼气后 | 20~35秒 |
34.呼吸频率参考值
年龄 | 频率 | 年龄 | 频率 |
新生儿 | 40~40 | 3~5岁 | 24~20 |
6个月以内 | 40~32 | 5~7岁 | 24~20 |
6~12月 | 40~32 | 7~12岁 | 20~18 |
1~2岁 | 32~24 | 成人 | 18~16 |
2~3岁 | 32~24 | 成年女性比男性稍快2~4次/分 |
35.脉搏与呼吸比
年龄 | 比率 |
新生儿 | 3:1 |
5岁以内 | 3:1~4:1 |
5~12岁 | 4:1 |
36.不同体位时呼吸频率(安静状态下)
体位 | 频率 |
卧位 | 14~16 |
坐位 | 16~18 |
站立位 | 18~20 |
37.小儿血压
年龄 | 收缩压 | 舒张压 | ||
mmHg | KPa | mmHg | KPa | |
新生儿 | 76 | 10.1 | 34 | 4.5 |
1~6月 | 70~100 | 9.3~13.3 | 30~45 | 4.0~6.0 |
6~12月 | 90~105 | 12.0~14.0 | 35~45 | 4.7~6.0 |
1~2岁 | 85~105 | 11.3~14.0 | 40~50 | 5.3~6.7 |
2~7岁 | 85~105 | 11.3~14.0 | 55~65 | 7.3~8.7 |
7~12岁 | 90~110 | 12.0~14.7 | 60~75 | 8.0~10.0 |
38.血压的左右臂、上下肢、睡眠与清醒时的差异
左右臂差异 | 收缩压右臂比左臂约高1.3Kpa(10mmHg),舒张压右臂比左臂约高0.7Kpa(5mmHg) |
上下肢差异 | 平卧时股动脉血压比肱动脉血压约高2.7~5.3Kpa(20~40mmHg) |
睡眠与清醒时的差异 | 睡眠时收缩压可降低2.7~4.0Kpa(20~30mmHg),长期卧床者更甚 |
中年以前,女性收缩压较男性低0.7~1.3Kpa(5~10mmHg),中年以后无大差异。
39.小儿血压计算公式
4岁以后: 收缩压(mmHg)=2*周岁数+ 80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
婴幼儿血压与4岁小儿大致相同
40.平均动脉压计算公式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
41.血压单位换算口诀
(1)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 除3再除10,可得Kpa值
(2)血压Kpa, 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 可得mmHg值
42. 血压测量用袖带的尺寸
不同部位 | 尺寸(cm) |
上臂 | 宽14cm,长25cm(标准体格)~28cm(肥胖体格 |
下肢(大腿部) | 宽18cm,长50cm |
43.脉压
参考值 | 成人平均为4.0~5.3Kpa(30~40mmHg) |
计算式 |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
脉压增大 | >5.3Kpa(40mmHg),见于甲亢、发热、心动过速、心搏量增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
脉压缩小 | <3.3~4.0Kpa(25~30mmHg)时,可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心搏量减少、阿狄森病、休克等 |
44.小儿血压测量用袖带的宽度
新生儿 | 2.5cm |
婴儿 | 4.0cm |
幼儿 | 6.0cm |
幼童 | 8.0cm |
学龄儿童 | 12.0cm |
45. 通气量参考值
静息通气量:男:6.663±0.200 L 女:4.214±0.160 L
最大通气量:男:104±2.31 L 女:82.5±2.17 L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约2.83 L
时间肺活量:1秒钟:83%
2秒钟:96%
3秒钟:99%
每分钟通气量:男:6.600 L 女:5.000 L
每分钟通气量:3.530 L/ m2体表
死腔气量:约0.15 L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4 L左右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2 L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118 L/ m2体表
46.呼吸动力功能参考值
肺顺应性 | 200 ml/cmH2O |
气道阻力 | 1~3 cmH2O /L*S |
最大呼气时间流速 | 2~4L/S |
47.心脏代偿功能分类和对手术的耐受力
心脏代偿功能 | 摒气实验 | 临床表现 | 耐受力 |
良好 | 30秒以上 | 能负重或快速步行,上下坡不感心跳、气喘 | 近乎一般病人 |
较差 | 20秒以上 | 能维持正常活动,但不能跑步或做较费力工作 | 差略 |
削弱 | 10秒以上 | 必须卧床休息,轻微劳动即引起心悸、气喘 | 较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 |
严重损害 | 10秒以下 | 不能不卧,甚至端坐呼吸,肺部有罗音 | 很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 |
48.补钾浓度及速度
浓度:一般不超过5%
速度:不超过100mEq/h, 或5%浓度小于1~2ml/min(15~70滴/分)
49.动脉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的关系
血气 | 呼吸功能 | ||
正常 | 轻度不全 | 重度不全 | |
氧分压 | 70mmHg↑ | 60mmHg | 50mmHg↓ |
氧饱和度 | 90%↑ | 90% | 84%↓ |
二氧化碳分压 | 38~43mmHg | 48mmHg | 54mmHg |
mmHg*0.1333=Kpa
50.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 记分 |
奔马律、颈静脉压增高 | 11 |
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 | 10 |
室性早搏多于5次/分 | 7 |
非窦性心律或房性早搏 | 7 |
年龄大于70岁 | 5 |
急诊手术 | 4 |
主动脉瓣显著狭窄 | 3 |
全身情况差 | 3 |
胸或腹腔手术 | 3 |
0~5分为1级,6~12分为2级,13~25分为3级,26以上分为4级。1~2级手术危险性一般病人无大差别;3级手术危险性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1%;4级手术危险性更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2%;只作抢救生命的手术。
51.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主要适应症
输血的指征 | 临界水平 | ||
对大手术 | 对生命 | ||
全血 | 允许丢失全血的ml数 | 1000 | 2000 |
红细胞 | 血红蛋白下降情况(g/dl) | 8~10 | 4 |
粒细胞 | 粒细胞/mm3 | 100 | |
血小板 | 血小板/mm3 | 30000 | 10000 |
凝血因子 | 凝血因子 | 30% |
52.暖休克与冷休克的比较
暖 | 冷 | |
神志 | 清醒 | 躁动、淡漠、嗜睡 |
皮肤 | 潮红、粉红、不凉 | 苍白、发绀、花斑、湿冷、冷汗 |
脉搏 | 可触及、无力 | 过速、细弱或触不清 |
脉压差 | >30mmHg(4.0Kpa) | <30mmHg(4.0Kpa) |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 <2秒 | 时间延长 |
呼吸 | 增快 | 呼吸不规则 |
尿量(平均) | >30ml | 0~30ml |
眼底 | A:V=1:2~3 | 小动脉痉挛,小静脉淤血 |
53.静脉补钾的有关数据
(1)见尿补钾,尿量大于500ml/24h,30~40ml/h。
(2)补钾总量:全天总量不宜超过2~3mEq/Kg(体重)。
(3)补钾浓度:40~60mEq/L,相当于0.3%~0.45%的KCl。
(4)补钾速度:一般速度:如果给0.3%KCl,成人不超过60滴/分,小儿不超过10~12滴/分。
最大速度:1~1.85g/h。
如果病情需要而输入速度在每小时20~40mEq/h,最好心电监护。 严禁静脉推注。
54.补碱的速度参考
无脱水时给高张碱液(2.5%~5%NaHCO3),每小时不超过100~200ml。
有脱水时给等张碱液(1.4% NaHCO3),每小时不超过1000ml。
55.代酸中毒治疗有关计算公式
先给下列计算值的半量
5% NaHCO3(ml)=[60-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体重(Kg)*0.5/2.24
11.2%乳酸钠(ml)=[60-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体重(Kg)*0.3/2.24
乳酸钠在组织缺氧,心脏停搏、呼吸骤停、肝功能不良时不宜使用。
56.肾前氮质血症与急性肾衰的鉴别
监测项目 | 肾前性 | 急性肾衰 |
尿渗透压 | >500mOsm | <350mOsm |
尿和血浆渗透压比值 | >10 | <3 |
尿和血尿素氮比值 | >1.2 | <1.2 |
尿和血肌酐比值 | >40 | <20 |
尿钠 | <20mEq/h | >40mEq/h |
57.少尿的鉴别
项目 | 脱水 | 急性肾衰 |
尿比重 | >1.020 | 1.010 |
尿渗透压 | >400渗透克分子/升 | <400渗透克分子/升 |
尿血浆渗透压 | >1.5~2:1 | <1.1:1 |
尿尿素氮 | >1000mg/dl | <1000mg/dl |
尿、血尿素比值 | >10 | <4 |
尿钠(mEq/L) | <20 | >30 |
血尿素、血肌酐比 | 10~20:1 | <10:1 |
扫一扫考点考题网课免费送!
推荐阅读>> |
||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2019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
2019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
精彩专题>> | ||
|
|
北京金英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jinyingjie)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2017)9355-1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