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卷
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对应病证的功效是
A.止痛
B.排脓
C.清热
D.截疟
E.涩精
2.依据中药药性理论,寒凉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伤阳
B.耗气
C.伤阴
D.敛邪
E.助火
3.含浆汁、淀粉粒或糖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A.发汗
B.蒸、煮、烫
C.切片
D.熏硫
E.揉搓
4.以下可以用于判断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共轭双键、发色团及具有共轭体系的是
A.NMR
B.IR
C.UV
D.MS
E.DEPT
5.《中国药典》中,以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
A.山豆根
B.麻黄
C.马钱子
D.连翘
E.地骨皮
6.天仙子含有的主要生物碱是
A.东莨菪碱
B.汉防己
C.乌头碱
D.巴马汀
E.药根碱
7.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属于氢键吸附的吸附剂是
A.活性炭
B.聚酰胺
C.硅藻土
D.氧化铝
E.反向硅胶
8.小檗碱除了能与一般的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外,还具有
A.与硝酸作用
B.氯化汞沉淀反应
C.丙酮加成反应
D.铜络盐反应
E.无色亚甲蓝乙醇溶液反应
9.存在于新鲜植物中,植物经两年以上贮存几乎检测不到的成分是
A.苯醌
B.萘醌
C.菲醌
D.蒽醌
E.蒽酚
10.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单环单萜类的是
A.青蒿素
B.穿心莲内酯
C.葛根素
D.玄参苷
E.薄荷醇
11.宜用煅淬法炮制的中药是
A.石膏 B.赭石
C.雄黄 D.白帆
E.石决明
12.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的饮片是
A.生大黄
B.酒大黄
C.熟大黄
D.大黄炭
E.清宁片
13.善调经止血,柔肝止痛,治疗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急,宜选用的饮片是
A.白芍
B.炒白芍
C.酒白芍
D.醋白芍
E.土炒白芍
14.莱菔子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土炒 B.麸炒
C.炒炭 D.炒黄
E.炒焦
15.下列关于水飞法的炮制目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去除杂质,洁净药物
B.使药物质地细腻
C.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
D.防止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E.改变药性
16.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的是
A.王不留行
B.芥子
C.牛蒡子
D.山楂
E.莱菔子
17.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苞或残留茎基;底部有圆脐形疤痕。角质样。气微,味甘的药材是
A.白术
B.川芎
C.升麻
D.天麻
E.党参
18.《中国药典》规定,硬胶囊剂崩解时限规定为
A.10 min
B.20 min
C.30 min
D.45 min
E.60 min
19.下列不需要做溶散时限检查的是
A.水丸B.浓缩丸
C.糊丸D.水蜜丸
E.大蜜丸
20.多成分制备的中药注射剂,其中结构明确的成分含量应不低于总固体的
A.50%
B.60%
C.70%
D.80%
E.90%
21.下列关于纯化水叙述错误的是
A.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
B.纯化水可作为口服、外用制剂配制溶剂或稀释剂
C.纯化水可作为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
D.纯化水可作滴眼剂的配制溶液
E.注射用水指用纯化水经蒸馏而制得
22.下列吸水性最好的软膏基质是
A.二甲基硅油B.石蜡
C.蜂蜡D.凡士林
E.羊毛脂
2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不包括
A.避光
B.降低温度
C.改变溶剂
D.添加抗氧剂
E.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24.不适于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
A.难溶性药物
B.毒性药物
C.不稳定的药物
D.易成盐的药物
E.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25.为粉末直接压片优良的抗黏附剂、润滑剂、助流剂、吸收剂的是
A.微粉硅胶B.羧甲淀粉钠
C.滑石粉D.聚乙二醇
E.干燥淀粉
26.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量不得过
A.9.0%B.12.0%
C.5.0%D.15.0%
E.10.0%
27.下列关于微囊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
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
28.药理作用镇痛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是
A.麻黄
B.青风藤
C.桂枝
D.石膏
E.知母
29.益母草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兴奋子宫B.增强冠脉流量
C.改善微循环D.化痰止咳
E.利尿
30.石膏的条痕色是
A.红色B.黑色
C.暗棕色D.白色
E.淡黄色
31.试卷附图中,大黄是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E.图5
32.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味甘而微涩的中药材为
A.胡黄连B.巴戟天
C.茜草D.续断
E.桔梗
33.当归采收加工中的干燥方法是
A.暴晒B.烟火慢慢熏干
C.阴干D.晒干
E.低温干燥
34.“怀中抱月”是形容哪种药材的性状特征
A.青贝B.炉贝
C.松贝D.珠贝
E.大贝
35.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的药材是
A.甘草B.远志
C.红参D.白芷
E.黄芪
36.具有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火焰的中药材是
A.海金沙B.青黛
C.儿茶D.冰片
E.五倍子
37.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的中药材是
A.淡竹叶B.蒲公英
C.半枝莲D.肉苁蓉
E.穿心莲
38.果实表面紫红色、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出现白霜,果肉柔软,味酸的药材是
A.乌梅B.枳壳
C.连翘D.五味子
E.吴茱萸
39.药材浸水中,水被染成黄色,先端呈喇叭状,内侧有一短缝的是
A.西红花B.丁香
C.款冬花D.山银花
E.洋金
40.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色紫棕而有发亮结晶物、香气浓者为佳的中药材是
A.厚朴B.杜仲
C.香加皮D.地骨皮
E.关黄柏
二、配伍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对应同一组备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
【41~43】
A.麻黄配桂枝
B.人参配莱菔子
C.生姜配半夏
D.甘遂配甘草
E.乌头配白及
41.属于增效的配伍药组是
42.属于减毒的配伍药组是
43.属于减效的配伍药组是
【44~45】
A.蒸、煮、烫
B.发汗
C.切片
D.揉搓
E.熏硫
44.对一些坚硬的藤木、较大的根及根茎或肉质果实类药材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
45.含浆汁、淀粉或糖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46~47】
A.当归
B.羌活
C.藁本
D.川芎
E.防风
46.质地柔韧,油润,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的是
47.具有“蚯蚓头”和毛状叶基,断面有裂隙,质松,气特异,味微甘的是
【48~49】
A.西藏
B.福建
C.云南
D.河北
E.浙江
48.黄芩的主产地是
49.三七的主产地是
【50~52】
A.三七
B.黄芩
C.辛夷
D.砂仁
E.蜂胶
50.《中国药典》中水分测定的减压干燥法适用于
51.《中国药典》中水分测定的烘干法适用于
52.《中国药典》中水分测定的甲苯法适用于
【53~55】
A.增加胶囊剂的光泽
B.调整胶囊剂的口感
C.防止胶液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发霉变质
D.增加囊壳的韧性与可塑性
E.增加美观,便于识别
53.十二烷基磺酸钠在囊壳中的作用
54.乙基香草醛在囊壳中的作用
55.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囊壳中的作用
【56~57】
A.
B.
C.
D.
E.
56.酸性最强的化合物是
57.酸性最弱的化合物是
【58~60】
A.小茴香
B.栀子
C.连翘
D.苦杏仁
E.五味子
58.原植物属于伞形科的是
59.原植物属于木犀科的是
60.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是
【61~62】
A.乙基纤维素
B.十二烷基磺酸钠
C.卵磷酯
D.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E.甘油明胶
61.可用作水溶性栓剂基质的
62.可用作油脂性栓剂基质的是
【63~64】
A.蕲蛇
B.蛤蚧
C.乌梢蛇
D.牛黄
E.鳖甲
63.具有“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64.具有“剑脊”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65~68】
A.吲哚类
B.异喹啉类
C.莨菪烷类
D.喹喏里西啶类
E.有机胺类
65.洋金花中的生物碱主要是
66.麻黄中的生物碱主要是
67.苦参中的生物碱主要是
68.马钱子中的生物碱主要是
【69~71】
A.黄酮类
B.香豆素类
C.二萜
D.生物碱
E.木脂素
69.《中国药典》中,山豆根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
70.《中国药典》中,五味子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
71.《中国药典》中,穿心莲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
【72~74】
A.莨菪碱 B.番木鳖碱
C.延胡索乙素 D.山莨菪碱
E.雷公藤甲素
72.士的宁又称
73.阿托品又称
74.四氢巴马汀又称
【75~76】
A.五碳醛糖 B.糖醛酸
C.六碳醛糖 D.2,6—二去氧糖
E.二糖
75.木糖为
76.洋地黄毒糖为
【77~79】
A.槐花
B.银杏叶
C.山楂
D.黄芩
E.葛根
77.主要有效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为
78.有效成分为芦丁的中药为
79.质量控制成分为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的中药为
【80~82】
A.炒焦法
B.砂炒法
C.土炒法
D.麸炒法
E.蛤粉炒法
80.山楂的炮制方法宜选用
81.阿胶的炮制方法宜选用
82.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宜选用
【83~84】
A.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B.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C.缓和药性
D.长于益气补中
E.滋阴降火
83.蜜炙枇杷叶
84.蜜炙甘草
【85~87】
A.软膏剂
B.橡胶贴膏
C.凝胶贴膏
D.贴剂
E.膏药
85.食用植物油、四氧化三铅用于制备
86.橡胶、增黏剂、软化剂用于制备
87.凡士林、羊毛脂常用于制备
【88~90】
A.麻黄
B.桔梗
C.葛根
D.人参
E.大黄
88.具有发汗、解热、镇痛作用的是
89.具有祛痰、镇咳、抗炎、镇静作用的是
90.具有泻下、利尿、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是
【91~94】
A.25 min
B.30 min
C.60 min
D.120 min
E.10 min
91.按照《中国药典》,水蜜丸、水丸的溶散时限为
92.按照《中国药典》,包衣滴丸的溶散时限为
93.按照《中国药典》,浓缩丸、糊丸的溶散时限为
94.按照《中国药典》,滴丸的溶散时限为
【95~96】
A.附子
B.远志
C.川乌
D.杏仁
E.藤黄
95.常用清水煮降低毒性的药物是
96.常用豆腐煮的药物是
【97~100】
A.加硫酸无变化
B.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
C.间苯三酚试液再加盐酸显红色
D.加氯化锌碘试液
E.10%的α-萘酚乙醇液再加浓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97.纤维素细胞壁
98.硅质化细胞壁
99.菊糖
100.钟乳体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他药的疗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
2.A
【解析】四气对人体的作用有两面性,应用不当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寒凉性——伤阳助寒之弊,温热性——伤阴助火之害。
3.B
【解析】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需先经过蒸、煮或烫的处理,才易干燥,并且使部分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4.C
【解析】判断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共轭双键、发色团及具有共轭体系的是UV。
5.A
【解析】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其生物碱大多属于喹喏里西啶类。其中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主,《中国药典》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6.A
【解析】天仙子中主要的生物碱是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中国药典》以东莨菪碱和莨若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7.B
【解析】聚酰胺吸附色谱法:聚酰胺吸附属氢键吸附,为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使用,尤其适合于分离醌类、酚类、黄酮类化合物。
8.C
【解析】小檗碱除了能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外,还具有以下特征性鉴别反应。
(1)丙酮加成反应——在盐酸小檗碱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其呈强碱性,然后滴加丙酮数滴,即生成黄色结晶性小檗碱丙酮加成物,有一定熔点,可供鉴别。
(2)漂白粉显色反应——在小檗碱的酸性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或通入氯气),小檗碱水溶液即由黄色转变为樱红色。
9.E
【解析】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类成分,贮存2年以上后则检测不到蒽酚。
10.E
【解析】薄荷醇是单环单萜的代表化合物。
11.B
【解析】煅淬的主要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如代赭石、磁石;②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自然铜;③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如炉甘石。
12.E
【解析】大黄的炮制作用:①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②酒炙大黄其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③熟大黄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并能增强活血祛瘀之功;④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⑤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⑥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13.C
【解析】白芍的炮制作用:①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②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急;③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④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
14.D
【解析】莱菔子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炒黄。
15.E
【解析】水飞法的目的:①去除杂质,结晶药物;②使药物质地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③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④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如砷、汞等。
16.B
【解析】芥子的炮制作用。①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②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多用于痰多咳嗽。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本身无刺激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17.D
【解析】“鹦鹉嘴”是天麻的鉴别特征。
18.C
【解析】崩解时限: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1小时。肠溶胶囊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査2小时。
19.E
【解析】除另有规定外,①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②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③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
2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半成品。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以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的纯度应达到90%以上;以多成分制备的中药注射剂,在测定总固体量的基础上,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总固体量的80%。
21.D
【解析】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应用:①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②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③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④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⑤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22.E
【解析】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可吸水150%、甘油140%、70%的乙醇40%。由于羊毛脂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近,所以可提高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常与凡士林合用,调节凡士林的渗透性和吸水性。
23.C
【解析】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避光。(3)驱逐氧气。(4)添加抗氧剂。(5)控制微量金属离子:必要时在制剂成品中可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6)调节pH。
24.B
【解析】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药物有:①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②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但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
25.A
【解析】微粉硅胶为轻质白色无定形粉末,不溶于水,但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和附着性。为粉末直接压片优良的抗黏附剂、润滑剂、助流剂、吸收剂。用量为0.15%~3%。
26.A
【解析】除另有规定外,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分量不得过9.0%。
27.A
【解析】微囊特点:⑴提高稳定性。⑵掩盖不良嗅味。⑶降低在胃肠道中的副作用。⑷减少复方配伍禁忌。⑸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⑹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以及可将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28.B
【解析】青风藤碱的镇痛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但无耐受性、无吗啡样成瘾作用。
29.D
【解析】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⑴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⑵改善微循环。⑶改善血流动力学。
30.D
【解析】石膏条痕色是白色。朱砂的条痕色是红色。自然铜条痕色为绿黑色。
31.A
32.B
【解析】巴戟天药材为扁圆柱形,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坚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甘而微涩。
33.B
【解析】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34.C
【解析】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35.B
【解析】远志药材:老根的横皱纹更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36.D
【解析】冰片药材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熔点为205~210℃。
37.A
【解析】淡竹叶药材: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气微,味淡。
38.D
【解析】五味子药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39.A
【解析】药材:呈线形,三分枝,。暗红色,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40.A
【解析】药材: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41~43】ACB
【解析】本组题考查中药的七情配伍关系。麻黄与桂枝配伍,能显著增强发汗功效,主治风寒表实无汗之证,其属增效的配伍关系,故选A;生姜能制约和消除半夏的毒副作用,属于相杀减毒的配伍关系,故选C;人参配莱菔子,人参补气,莱菔子行气,配伍后使补气效应降低,属相恶配伍关系,故选B。
【44~45】CA
【解析】本组题考查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需先经蒸、煮或烫,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46~47】AE
【解析】本组题考查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性状鉴别,关键是掌握防风的经验鉴别术语。当归质柔軔,油润,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有毛状叶基,断面有裂隙,质松,气特异,味微甘。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气香,味微苦而辛。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气浓香,味辛、苦,微麻。川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有平行隆起的轮节和凹陷的茎痕,断面有波状环纹,质坚实,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48~49】DC
【解析】本组题考查黄芩、三七的主产地。黄芩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
【50~52】EAD
【解析】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法有五种:第一法(费休氏法)包括容量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第二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和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三七、广枣等。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如厚朴花、蜂胶等。第四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肉桂、肉豆蔻、砂仁等。第五法(气相色谱法),如辛夷。
【53~55】ABC
【解析】
辅料类型 | 常用辅料 | 作用 |
增塑剂 | 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 增加囊壳的韧性与可塑性 |
增稠剂 | 琼脂 | 增加胶液的胶冻力 |
遮光剂 | 二氧化钛 | 防止光对药物氧化的催化,增加光敏性药物的稳定性 |
着色剂 | 柠檬黄、胭脂红 | 增加美观,便于识别 |
防腐剂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 防止胶液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发生霉变 |
增光剂 | 十二烷基磺酸钠 | 增加囊壳的光泽 |
芳香矫味剂 | 乙基香草醛等 | 调整胶囊剂的口感 |
【56~57】AD
【解析】以黄酮为例,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
【58~60】ACE
【解析】本组题考查果实及种子类药材的来源。小茴香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茴香;连翘来源于木犀科植物连翘;五味子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栀子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苦杏仁来源于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及杏。
【61~62】ED
【63~64】AC
【解析】本组题考查动物药蕲蛇、乌梢蛇的性状特征。“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为蕲蛇的专属性特征。“剑脊”为乌梢蛇的专属性特征。牛黄(“乌金衣”和“挂甲”)、蛤蚧、鱉甲无上述特征。
【65~68】CEDA
【解析】本组题考查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中生物碱的类型。洋金花主要含有莨菪碱等莨菪烷类生物碱。麻黄中含有的麻黄碱等分子结构中的氮原子不在环内,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苦参主要含有苦参碱等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马钱子中主要含有马钱子碱、士的宁等吲哚类生物碱。故本组题答案为CEDA。
【69~71】DEC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前胡、山豆根、五味子、穿心莲为常见中药,《中国药典》规定前胡的质量控制成分为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为香豆素类。山豆根的质量控制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生物碱类;《中国药典》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药材还有苦参。五味子的质量控制成分为五味子醇甲,属于木脂素类。《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以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为质量控制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属于二萜类化合物。
【72~74】BAC
【解析】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阿托品又称莨菪碱。四氢巴马汀又称延胡索乙素。
【75~76】AD
【解析】木糖为五碳醛糖。洋地黄毒糖为2,6—二去氧糖。
【77~79】EAB
【解析】本组题考查含黄酮类成分的几个代表药材。槐花主要含芦丁、槲皮素;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类等,《中国药典》以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为质量控制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葛根主要是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素等。
【80~82】AEB
【83~84】AB
【解析】蜜枇杷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蜜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85~87】EBA
【解析】膏药系指饮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使用的外用制剂。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称为白膏药。橡胶贴膏的基质主要组成成分有:橡胶、增黏剂、软化剂、填充剂等。
【88~90】ABE
【91~94】CCD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丸剂的溶散时限。除另有规定外,①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②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③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
【95~96】CE
【97~100】DAEB
关注药师圈微信公众号,掌握行业实时动态,还能免费获取备考资料哦
精彩专题>> |
||
2018执业中药师考试最新动态 | 2018执业中药师免费在线题库 | 2018执业中药师考试精华考点 |
北京金英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jinyingjie)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2017)9355-1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