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免疫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生理性的免疫耐受对自身组织抗原不应答,不发生自身免疫病;病理性的免疫耐受,对感染的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抗原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则疾病发展及迁延。据此,在临床的一些治疗中,希望建立免疫耐受,达到治疗目的,如对器官组织移植,若能使受者的T细胞及B细胞对供者的器官组织特异抗原不发生应答,则移植物可长期活存。但生理性的对自身组织抗原耐受的打破,则自身应答性T细胞及B细胞克隆被活化,发生自身免疫病;反之,打破对病原微生物及肿瘤的免疫耐受,使适宜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得以进行,则会消灭病原体及肿瘤,疾病得以控制或治愈。
(一) 感染性疾病
机体在外界环境中生活,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其他微生物,有的可与机体共生,不仅无害而且有益,有人认为,大肠杆菌等之所以能在某些哺乳动物体内正常生存,与宿主呈共生状态,就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其形成免疫耐受性,不作为异物识别和排斥。只有在某些条件下,如菌群失调时,才能引起发病。
(二) 超敏反应疾病
主要由于某种外源性抗原进入体内,机体发生超敏反应所致,这表明机体对这些抗原缺乏耐受性。超敏反应疾病的治疗有多种对症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试用免疫抑制剂。
(三) 自身免疫病
在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成分通常表现为耐受性。但由于病原体的侵入,各种理化因素、药物、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体细胞突变等,均可使机体的自身耐受性终止,而表现出自身免疫反应性,进而发生自身免疫病。可见自身耐受性的终止,就是自身免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四)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近年来,器官移植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植皮等已广泛用于临床,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排斥反应。如果抑制免疫反应,诱发受体对供体抗原的耐受性,就有可能保证移植的器官能长期活存,并因此代替昂贵而有危害的免疫抑制剂。
综上所述,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的特异性无反应状态,此现象首先由Owen发现,其后,Medawar等在动物实验中成功的诱导了免疫耐受;Dresser等又证实动物在胚胎期、新生期和成年期均可诱导免疫耐受,但成年期诱导远较胚胎期和新生期困难。免疫耐受状态的维持与终止,和耐受原是否在体内持续存在、耐受原的性质及结构的改变等因素有关。免疫耐受的研究在理论上可解释免疫系统为何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在医学临床中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终止,可防治某些疾病。免疫耐受也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例题:
1.用DNP-BSA免疫兔子,三周后你想诱导对DNP-BGG的记忆反应,必须 ( D )
A. 在注射DNP-BGG前被动注射抗DNP抗体
B. DNP-BGG免疫前一周先注射DNP
C. 至少在注射DNP-BGG的前两天,输入从注射过DNP的兔子中提取的纯化的淋巴细胞
D. 用DNP-BSA初次免疫,一周后注射BGG
E. 用BGG免疫前,被动注射BGG抗体
2.关于细胞免疫,下列那点是错误的? ( B )
A.需有抗原刺激
B.不需非T细胞参与
C.释放淋巴因子引起迟发型炎症
D.特异地杀伤靶细胞
E.T细胞介导
3.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 B )
A.巨噬细胞
B.Tc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K细胞
E.NK细胞
扫一扫考点考题网课免费送!
推荐阅读>> |
||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2019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
2019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
精彩专题>> | ||
|
|
北京金英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jinyingjie)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2017)9355-1061号